|
海东日报讯(记者 朵玉雪)今年以来,海东市坚持把深化医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强力推动,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强力落实,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实现突破,医改红利持续释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 为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海东市落实政府负责同志统一分管“三医”工作的领导机制,党委领导下的公立医院院长负责制全面覆盖,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季度监测制度等方式推进落实。今年,市级医疗卫生机构核增事业编制43个,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均通过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医院,互助土族自治县中医院纳入国家三级医院考核序列,并建立支援专家市域内统筹使用机制,充分发挥江苏省无锡市专家的辐射带动作用,倾力帮助市级和各县区医院打造重点专科。 海东市财政下达中央及省级资金、市级配套资金达4亿元,用于补助落实、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服务能力提升、公立医院改革等工作,市财政落实市第二人民医院建设支持资金2734万元,落实550万元支持2家市级医院三级医院创建和市级公共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全市9家医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10家医院推行院长年薪制,14家公立医院在编人员财政拨款比例达到80%至90%,8家县级公立医院编外聘用人员财政补助比例达到40%至50%,9家公立医院共821名编外临聘人员财政补助比例达40%至60%。 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海东市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市、县两级自主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25名,柔性引进医学高层次人才及省内外三级医院专家90余名,以人才带动学科建设。同时,无锡市7家三级医院与全市各县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8家医疗卫生机构“院包科”“组团式”帮助2所市级医院打造特色专科,推进专科建设强基提质,加大本土人才培养,累计选派530余名医务人员前往无锡市进修学习,无锡市派驻270余名专家到海东开展帮扶工作,招聘特岗计划全科医生17名,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上岗353名,招录大学生乡村医生60名并纳入事业编制管理,推荐入选海东市本土优秀人才青年拔尖人才5名,每年培训进修人数超过2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