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记者 张璐 通讯员 岩子 摄影报道
7月17日上午,走进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川口镇享堂村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一排排规划有序的洁白墙院,在绿色田畴的映衬下显得新颖亮丽。
搬迁群众从田间夏忙中挤出时间,顶着盛夏的闷热,抢时装修自家的新居。
上午10点半,从安置点的巷道里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寻声而去,原来川口镇副镇长王永良、享堂村党支部书记刘海云代表镇村两级为新入住的搬迁户来贺喜了。
“老马,听说你已经住进新家了,恭喜恭喜啊!这是我们镇村两级的一点心意,祝你们搬迁后的日子越过越好……”一阵鞭炮声过后,川口镇副镇长王永良将一条毛毯递到搬迁户手里,并送上诚挚祝贺。
记者了解到,这家搬迁户叫马晓梅,因为在县外一家私立幼儿园做临聘幼教,搬迁的新家由父母暂时看护打理。
见到家里来客,马晓梅的父亲马德福热情招呼客人进屋坐。
“老马,对房子户型、质量啥的还满意吗?”
“满意得很啊!房子修建期间我经常过来看,房顶是现浇的质量没的说。”马德福说,他的女儿在大通河边的二台根里担惊受怕地生活了七八年,想着早些搬离那些有隐患的地方,只是手头紧张,多年的搬迁梦一直没有实现,多亏今年赶上了党和政府的避险搬迁好政策。
“房子、庄廓墙都是政府建的,自来水拉进了家里,门前巷道全部是水泥硬化路,我们一家人从心底里感恩党。”马德福感慨地说,共产党给了自己新家园,一家人不仅要牢记这份恩情,还要把这份感恩转化为勤劳致富的动力,相信搬迁后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记者看到,马晓梅家的室内装修十分简约,瓷砖铺地,八成新的沙发、茶几、电视柜基本上是从原住处搬过来的,客厅内两盆鲜花摆放有序,给人一种大方淡雅、从容安适的感觉。
“室内装修很简单,所有装修费用全部加起来也就是3万元左右。”马德福说,家里手头本就不宽裕,拉账攀比没必要,只要自己住着安心就行。
看着新居里的小院,马德福已经为女儿盘算好了打造美丽庭院的初步想法。他说,庭院东西侧种些花草、蔬菜,西北角准备报镇政府审批同意后再搭建两间存放杂物的仓储间,把庭院收拾得干净整洁,看着顺眼,住着顺心。
马晓梅从“忧心居”到“暖心房”的蝶变,是川口镇推动国家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政策落实落地的一个缩影。
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政治责任。据川口镇副镇长王永良介绍,今年川口镇共实施避险搬迁57户,其中,商品房安置2户,两个集中安置点共55户全部采用“统规自建”模式。自今年搬迁项目启动以来,川口镇党委政府、村两委将此作为重中之重,县级联点领导跟进督导,从建房户型的民意征求到施工质量的跟进监督,紧盯每一个细节,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施工单位立行立改,实现了施工“质量、进度”双推进,确保了集中安置点项目按期竣工验收交付。
搬迁项目施工期间,享堂村两委在严格监督的同时,还将安置点就近的3亩村集体土地临时无偿提供给施工方作料场,体现了基层党组织严监督背后的暖心担当。
“因为安置点四周要么是农户耕地,要么是农户庄廓院,给建房单位拌料带来很大不便,村上商议后将3亩村集体土地免费提供做料场,只要求施工单位建房结束后全部恢复耕地原貌即可。”刘海云说。
日前,川口镇的集中安置点避险搬迁项目已进入装修搬迁入住阶段。王永良表示,为鼓励支持搬迁群众尽快装修入住新居,川口镇党委政府对集中安置点拆旧住新的前10户给予户均2000元入住奖补。刘海云也表示,对享堂安置点拆旧住新的前10户给予户均1000元入住奖补。
住房是民生之要,“安居”是“乐业”之本。川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安旭云表示,要全力以赴把避险搬迁这件民生工程办好办实,让老百姓搬出“忧心居”,住进“暖心房”,开启更有盼头的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