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记者 赵新秋 摄影报道
7月10日,海东市首批无人快递车在乐都区正式启航,4辆装载“最强大脑”的智能使者,正悄然重塑高原城乡的物流版图。
街上,只见一辆白色方舟般的无人小车正平稳穿行。车顶旋转的激光雷达如敏锐的触角,四只环视鱼眼相机捕捉着360度的乡野图景——快递抵达群众手中的同时,在家门口就能触摸到智慧生活的便捷与温度。
“这些‘铁骡子’特别可靠。”极兔快递负责人郭建华抚摸着车身,向记者细数其过人之处:4个鱼眼相机、4个环视相机、2个红绿灯识别相机,配合毫米波雷达等构成的感知系统,结合高精度地图与智能算法,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在黄昏、夜间、雨天、交叉口、立交桥下、隧道、机非混行、拥堵等多种复杂工况下脱离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能力;140公里超长续航,500件超大容量,每日仅需90元系统服务费(含全项硬件维护),成本优势显著。
目前,乐都区有2辆极兔快递无人车与圆通、申通各1辆无人车,每日清晨与午后准时出发,如勤劳的信鸽般穿梭在碾伯街道和岗沟街道的6个站点间。
同时,车辆可实时与云端管理平台进行数据交互,确保调度中心对车辆运行状态、配送进度进行精准监控,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将车辆即时转换为人工操作模式,安全员只需在起点轻触发车键,这些L4级自动驾驶的“徒弟”便能自主完成30公里半径的配送使命,将“最后一公里”化作坦途。
这场静默变革的背后,是政企携手的精密交响。乐都区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搭建舞台,快递企业合力出演。为确保试点工作安全有序推进,海东市邮政管理局、海东市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规范,对无人快递车的运行区域、行驶速度、应急处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建立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技术故障或突发情况,保障市民人身财产安全和交通秩序稳定。
无人快递车试点运行是海东市深化“数据要素×”行动,推动数实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将解决传统配送模式面临人力成本上升、配送效率受限、高峰时段压力大等挑战,积极探索适应高原地区特点的智能配送模式,加快健全完善无人快递车准入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
据乐都区工信局透露,八月下旬将新增投放6辆无人车,年内实现18个乡镇全覆盖,并探索“无人车+电商驿站”“无人车+冷链直通”等创新模式,让智慧物流网络成为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
这些穿梭于田埂巷陌的“智慧信使”,正以精密的算法破解千百年来的物流困局,用静默的车轮丈量着城乡融合的新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