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讯(记者 邓成财 通讯员 王连芬)近日,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专家团队、青海互丰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骨干人员,与蒙古国农业部官员在布尔干省共同对“青杂系列”油菜进行现场测产。经过严谨的测产流程,“青杂系列”油菜产量达到3045.25公斤/公顷,折算亩产203公斤,较当地品种增产170.9%,这一成果获得了蒙古国农业部的高度赞赏。
据了解,“青杂系列”油菜种子于今年5月从青海省发运,是首次通过青海省本地海关自主出口至蒙古国的油菜杂交种。此次合作不仅基于中蒙毗邻地区高度相似的自然条件,更源于“青杂系列”相较于俄罗斯、德国等国品种展现出的显著增产优势与生态适应性,标志着青海省种业服务国家战略取得实质性突破。
经过严谨测产,专家确认“青杂系列”油菜在蒙古国的气候与土壤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适应性和丰产性,该品种具有抗旱性强、抗逆性强、含油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能够很好地适应蒙古国的自然环境,具备大面积推广价值,将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合作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实践,体现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国际竞争力,也展现了农业国际合作的良好前景。接下来,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与青海互丰农业科技集团将进一步加大与蒙古国的合作,加快该系列油菜种子在蒙古国的推广,助力当地油菜产业迈向新高度,也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增添新的成功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