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记者 祁树江 摄影报道
一路豪情满怀,一路拼搏争先。今天的海东,以绿色为基、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全面奏响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奋进乐章。
今年以来,海东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工业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绿色工业之路。上半年,全市紧盯重点行业与企业运行,强化对42家亿元级龙头企业和10家五亿元级重点企业的精准服务与生产调度,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回稳向好、提质增效。
其中,乐都区、平安区持续发挥工业“压舱石”作用,化隆回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也迎头赶上、协同发力,共同夯实全市工业稳步回升的基础。
围绕提升产业能级和培育新动能,海东正加快推进一批带动性强、绿色含量高的重大工业项目。海东红狮硅基新材料产业园等百亿级项目建设全面提速,致力构建“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光伏制造全产业链;氢装上阵智能制造、生龙锂电池负极材料等项目也加速推进,进一步延伸新能源产业板块。同时,全市将积极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支持铁合金、电解铝、水泥等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不断提升产业韧性与绿色水平。
企业培育方面,海东将建立健全“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全年预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户,持续扩充优质市场主体,并在要素保障、政策扶持、环境准入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铝、白酒等特色产业稳产增产,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招商引资是工业经济活力之源。海东突出“链群招商+精准服务”,瞄准高附加值、低环境负荷的绿色产业,积极引进一批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优质项目,于下半年完善项目基础设施配套,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为项目落地提供更好平台,全面推行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强化落地督导和考核激励,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在推动工业绿色转型过程中,海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
下半年,海东将持续统筹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优化,探索绿电支撑算力、绿算赋能产业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移动智算中心、智谱讯飞绿算中心等一批万卡级绿色算力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青藏高原绿色算力产业集聚区。
与此同时,海东将进一步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增强国企创新力和竞争力,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投资监管和风险防控,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发挥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同时加快实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与数字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动“数实融合”走深走实。目前,已支持多家重点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能耗水平显著下降。
展望未来,海东工业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为绿色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海东融入更大市场创造有利条件。海东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青藏高原东部书写工业振兴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