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东日报记者 巴迎桂 报道 就业是民生之本,增收是幸福之基。在东西部协作政策东风下,青海省海东市与江苏省无锡市紧密携手,以产业为纽带、以技能为支撑、以服务为保障,为当地群众搭建起通往稳定就业的桥梁,让“家门口就业”的愿景变为现实。 今年以来,两地坚持“海东所需、无锡所能”,聚焦无锡海东两市年度协议目标任务,调动各方资源力量,持续在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人才交流等方面聚焦用力,助力农牧业增效益、农牧区增活力、农牧民增收入,推动东西部协作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海东市乐都区的乐都区尚博就业创业服务有限公司,这里正在开展为期一周的东西部协作“乐育助人”劳务品牌育儿培训班。这一跨越千里的技能赋能行动,通过“技能培训+考核认证+岗位对接”的全链条服务,让来自海东各地的妇女不仅手握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更为优秀学员争取了前往无锡市就业的意向,用“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份工作”的实际成果,彰显了东西两地在技能人才培养领域深化的意义。这个开在“家门口”的就业基地,稳稳托起了一个个家庭的生计与希望,成为乐都区与无锡市惠山区深化东西部协作、推进就业帮扶的生动注脚。 据该基地负责人介绍,自2020年“乐育助人”劳务品牌创立以来,这一品牌依托乐都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资源优势,专注于保育、育婴领域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累计培育育婴师、保育员超5000人,其中,海东市本地从业人员达3500余人,年劳务收入达6000万元至7000万元,成为全省家政服务业提质增效的典范。 “我们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精准对接用工需求和就业意愿,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乐都区就业部门负责人谈到,特别是针对易地搬迁群众,建立了就业服务台账,开展‘订单式’培训,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 与此同时,海东市将单一的岗位推荐服务向“技能培训+岗位推送”模式转变。结合劳动力意愿和市场需求,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就业服务局成立工作专班,深入省内外企业调研用工需求,涵盖制造业、服务业、文旅产业等多个领域,同时全面摸底全县劳动力资源,建立详细的供需数据库,确保岗位与务工人员精准匹配。 协作的桥梁越筑越宽,劳务对接不断升级。今年,民和县为26名务工人员举行“点对点”转移输送欢送仪式,成功将他们送往广东务工,其中包含11名地震受灾重点乡镇务工人员与3名脱贫劳动力,月工资可达4500元至6000元,实现 2025 年劳务输送 “开门红”;1月20日又为23名务工人员举办欢送仪式,首批 281 名务工人员已通过“点对点”输送至东部地区就业,月均工资五六千元。截至目前,已完成东西部协作劳动就业人数为145人,完成任务的100%。脱贫劳动就业人数46人。完成任务的100%。 如今,东西部协作搭建的就业桥梁,正让越来越多的海东市群众迈向更美好的生活。截至9月10日,海东市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共完成农村劳动力就业932人,较上年度任务指标完成 129.4%(脱贫劳动力 395 人,较上年度任务指标完成 179.5%)。其中,赴江苏省就业300人,较上年度任务指标完成 136.4%(脱贫劳动力122人,较上年度任务指标完成 34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