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东市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今天是:2025年10月21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聚焦海东

【互助县】科技赋能农民丰收节

阅读:24 来源:本站

海东日报记者 赵新秋

9月21日上午,在2025年青海省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现场,两架农业无人机的展出,引来了众多农民朋友和嘉宾驻足拍照。它们不是表演机,而是真正参与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大田植保、施肥的“智慧农机”。

这是“展丰收”活动现场最引人注目的场景之一。无人机的后方,整齐陈列着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拖拉机、复式播种机等现代化农机具,宛如一支“钢铁驼队”,静静诉说着这片土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我们不仅‘展丰收’,更要‘话丰收’——话的是科技兴农、机械强农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革。”在随后进行的“话丰收”活动上,互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贵全手持话筒,语气铿锵。

随着王贵全的介绍,一组数据格外醒目:互助县农机总动力已达54.52万千瓦,拖拉机超过3万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突破76%,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自2021年至今,全县发放农机购置补贴4470万元,带动农民投入1.6亿元,全县新增各类先进农机7196台(套)。

近年来,互助县以“科技赋能、机械强农”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不仅实现了从深松、播种、植保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构建,还借助北斗导航系统实现播种直线误差不超过2厘米,节约用种15%;全膜覆盖技术使保墒效果提升35%;蚕豆联合收割机效率比人工提高了二十倍以上。

“我们不只是‘用机器’,更是‘用好机器’‘用智能机器’。”王贵全指着现场的无人机说,“比如这两台农业无人机,除了高效植保,还可用于遥感监测、播种施肥,一机多用,是现在我们高原农业的‘新农具’。”

科技的力量不仅体现在机械上,更凝结在种子里。王贵全提到,互助县自主选育的“互麦18号”“互麦19号”小麦,以及“互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兼具抗病、高产与适应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金种子”。配合雾培法繁育、全程机械化生产等新技术,真正实现了“良种配良法”,夯实了粮食安全的根基。

会场外,来自互助县台子乡的种植大户贺生财抚摸着展出的蚕豆收获机,笑着对记者说:“以前收蚕豆靠人工,一人一天最多收一亩,现在用这个大家伙,一天几十亩很轻松!省钱、省力、还减少损失。”

正如本次丰收节的主题“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所示,互助县正在通过智能化农机与农业科技的深度融合,打破传统农业生产瓶颈,为农民增收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无人机的嗡鸣不再是陌生的响声,而是回荡在互助县辽阔田埂上最动人的丰收协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