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农牧区防控面临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农牧区服务半径大,信息传播不畅、不少农牧民群众防护意识需要提高等诸多问题。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省农牧区积极加强基层一线工作,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迅速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到防控工作中来。基层党组织、农村各级组织迅速行动起来,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分类施策巧安排,推动防控力量下沉,全面落实联防联控各项措施,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户、落实到每一个人,形成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联防联控机制,在基层一线织牢织密抗击疫情防控网,构筑起了群防群控的“铜墙铁壁”。
一种担当叫作:主动请缨,逆行而战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我们每天都被疫情牵动着心,被电视上、网络上、报纸上,还有我们身边无数个奔走战“疫”一线最美“逆行者”的身影和故事感动着。
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清水河镇,海拔4700米,气候恶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正在实习的大学生才仁,主动投身一线,走街串巷宣传疫情防控和注意事项,帮助牧民群众提高对疫情的认识。同时才仁发挥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网络平台向各村干部、村民及时传达最新疫情防控部署安排,让牧民群众即使在家也可以了解到疫情最新进展消息,安抚群众情绪,提高疫情防控效率。
冰雪挂在才仁的睫毛上,脸被冻得发紫,皴裂的皮肤和一双坚毅的眼神,宛如卫士一般。而当你问他,为啥如此“拼命”?他面带羞涩笑着说:“这里是我的家乡,村民就是我的亲人。家乡有难,亲人遇到危险,我必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
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我省农牧区群众拧成一股绳,打造“防疫共同体”。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地处青海四川交界地区,疫情发生后,灯塔乡友谊检查站成为了班玛县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同时赛来塘镇、知钦乡、灯塔乡、达卡乡立即组织成立了26名党员干部为成员的4个“抗‘疫’先锋”临时党支部,在县域4个边界进出口设立了5个疫情防控检查站,扎实做好进出车辆、人员信息排查登记、体温检测等,严把“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关口。
“我们在这里,牧民群众就可以放心待在家里了。”灯塔乡格日则村党支部书记卡日昂华说,从牧户摸排到检疫勤务,24小时不停歇地坚守,以及检查站临时棚里微弱的灯光,是疫情防控期间果洛草原上最美的风景。
一种标识叫作:我是党员,我先上!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堡垒无言,却能凝聚强大力量,旗帜无声,却能激发昂扬斗志。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农牧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地站在这场严峻斗争的最前沿,成为疫情防控一线最感人的风景,群众最坚强的依靠。
海北藏族自治州把做好疫情防控处置工作作为当前最严肃、最迫切、最重大的政治任务抓好、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党员干部更是主动进位,积极担当,以坚定的信念和行动彰显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政治自觉。截至目前,海北州已建立防控一线临时党支部11个,组建党员防控先锋队200余支。9所医疗机构,482名医护人员自发提交“请战书”,主动报名应战防控一线参加救治工作。
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要求,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拉西瓦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组织全镇8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在全镇各村村口及车辆通行较为频繁的路段设立21个临时检测站,开展多渠道、全方位、地毯式的疫情防控排查工作。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疫情防控的关键从被动“查”,转变到主动“防”,干部群众在携手共同抗疫的过程中,群防群控、团结一心,成为构筑基层疫情严密防控网最重要的基石。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认清共产党员的责任使命。疫情防控期间,越来越多的党员步入亮身份、树形象的集体行列,主动佩戴党徽,主动缴纳“特殊党费”,甚至连微信头像都设置成党徽的样子,许许多多胸前佩戴党徽的党员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哪里有疫情,党员的身影就定格在哪里,哪里有防控的需求,哪里就有党组织。农牧区各级党组织发动党员带头参与疫情排查、服务等工作,在防控疫情的危急关头、危险时刻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执勤、测体温、开展防疫宣传、掌握返乡人员动向、引导农牧民群众多居家、勤洗手、戴口罩……冲锋在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让群众感佩于心,更加坚定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在他们的带领感召下,广大农牧区织就了一张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疫情防控网,汇聚成全民战“疫”的强大合力。
有一种执著叫作:疫情不退,我不退!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农牧区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战场。在乡镇、在村庄,有拿着大喇叭从早喊到晚的村书记,有带头退掉酒席的老党员,有提供疑似病例线索不避亲的普通群众,有“严防死守”在一线的无私奉献者,更有“疫情不退,我不退!”的坚守者。那些刷屏网络的宣传标语和大喇叭喊话,或言语直接、不讲情面,或苦口婆心、好言相劝,或幽默反讽、风趣生动,或耐心讲理、润物无声,尽管不那么完美,但饱含着关心农牧民健康的一片深情。那些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看起来“不规范”,传递的却是防止病毒扩散最基本的科学道理。
在黄南,目前虽未发现疑似和确诊病例,但疫情防控的那根弦依旧紧绷着,从未有过松懈。树牢“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的意识,升级强化防控措施,实行“零报告”“日报告”制度,取消疫情防控期间一切群众性文体活动和旅游参观活动,形成“人人防疫、人人防控”的全民防控局面。
在玉树,8支党员突击队和47个临时党支部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教育、环境清洁、自我防护等工作,坚持网格化区域管理,严格落实联防联治措施,组织党员包片包户包人,激活基层“神经末梢”的防御功能。
在海南,按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有关规定和要求,共同营造科学防治、积极应对的良好社会氛围,尽最大努力把各种风险隐患降到最低点。充分应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积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广大群众科学、理性地认识疫情,切实消除社会恐慌。大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指导促进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切实保障自身健康安全和城乡公共卫生安全。
……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斗中,我省广大农牧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充分利用社会化治理网格体系,层层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密不透风的防控网,汇聚起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磅礴力量。各州、县、乡、村以党建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广播电台、巡逻宣传队、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方式,对疫情防控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奏响农村牧区战“疫”最强音。
视点短评
释放互联网“最大变量”的正能量
距离产生美。把这句话用于此次疫情防控上,似乎再合适不过了。
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把疫情防控组织力量、信息传递、树立形象、发挥作用在互联网中一体运行、一体展现,推动互联网构建纵横有序、上下一体的疫情防控组织架构,释放出此次疫情防控最强大正能量。
我省农牧区集偏远、发展滞后、服务半径大于一身,通过网络激活党支部这个最基层的“神经末梢”,把每一个基层党支部都作为疫情防控的前沿力量,把每一个基层党员作为前沿阵地的第一防线,感知每一块网格中的人员流动、外出输入、信息变动等最细微的变化,党支部和党员成为了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平安的强大“免疫力”。
在公共场所、大街小巷、日常工作中减少面对面、人与人的接触和交流,利用智能化办公,以“键对键”代替“面对面”,尽量减少人员集中和空间接触,推行网上传递信息。此次疫情防控大考中,各级组织把“网上办公”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以单位、小区、村社为单元建立微信群,把组织领导、宣传动员、集中学习、排查疫情、服务群众搬到网络上,建起了“网上堡垒”,实现了“线上防控”。以玉树为例,全州882个党支部建立了17000余个网格化微信工作群、QQ信息交流群。将“网格支部”铺设在疫情防控一线,通过互联网实现州县乡村四级精细化管理,全面做到疫情防控情况明、底细清,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榜样是一面镜子,更是一种力量。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农牧区坚持“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做到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冲得出来,紧急开发“党员亮身份”微信小程序,号召全体党员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亮身份、做表率”。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农牧区广大党员的微信头像上方亮起,如同党员投身疫情防控的决心书,初心不改、使命犹在。
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斗争,把此次战“疫”作为检验主题教育实践成果的试金石,以互联网这“最大变量”释放“最大能量”,农牧区各级组织践诺于行,以实际行动激励广大群众坚定信心、共度难关,汇聚起这个春天最温暖的力量。
故事传真
“你点单,我跑腿”志愿服务“零距离”
“今天需要采购什么,请大家发在微信群里……”
“今天帮我购买糌粑1袋,大煤1吨,青椒1公斤……”
“已经放在门口了,您记得尽快取上。”
在澜沧江源头的杂多县街头巷尾,有一个特殊外卖“跑腿团”,虽然没有统一的制服,开着各式各样的“坐骑”,在疫情防控期间,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社区党员和志愿者服务队主动推出“代办协办”服务制度,深得大家认可。
萨呼腾镇是杂多县城人口最集聚的地方,疫情防控难度不言而喻。辖区的夏果滩社区,因社区居民以易地搬迁户为主,外出务工的年轻劳动力占据多数,加之新老县城距离远,医疗、卫生方面的配套设施正处在不断完善阶段,社区居民办事经常需要徒步好几公里。
作为社区治安联防队的一员,扎公已经是资深的“跑腿小哥”。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后,有8年社区工作经验的扎公一直奔波在防疫一线,自愿为45户社区居民提供跑腿服务。
“自2016年起,社区就探索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服务需求,积极主动为辖区内的群众提供‘代办协办’服务,对上街买菜难、缴费难、单位办事盖章难、走亲访友难等一系列常见难事,开展相关服务和免费接送服务工作。”扎公介绍说。
走进夏果滩社区“代办协办”志愿服务值班点,所有可“代办协办”的服务事项被一一列出,材料复杂的办事事项还配有详细说明。旁边社区服务大厅的展示栏里社区居民所关心的大事小事都被逐一记录,并标注了目前的进展,而“代办协办”志愿者都戴有统一的医用防护口罩,穿着统一的红色马甲,配发醒目的红色帽子,在疫情防控期间,一切都显得格外和谐、温暖。
就在这时,正在街面巡护的扎公接到了第10组团居民阿达阿土的电话。
“怎么办,我们吃的粮食没有了,都怪我自己没预备。”扎公一边提醒他少安毋躁,一边劝阻疫情防控特殊时刻不要出门,然后核对购买数量,动身前往县城超市。
250公斤面粉,150公斤大米,两桶藏茶,2箱色拉油,2袋糌粑。好不容易将东西购齐,扎公却犯难了,自己的小摩托车根本装不下。但是为了让阿达阿土安心在家“隔离”,避免传染的可能,扎公从朋友那里借来面包车,然后送到阿达阿土的家门口。
扎公的“代办协办”志愿服务,只是杂多县全力以赴、联防联控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杂多县通过城乡一体化“组团式”服务平台,346名“组团长”和社区工作人员,按照大、中、小网格包片负责,指定296名生活物资“外卖员”、204名“监测员”、163名“消毒员”、建立若干个宣传面覆盖社区的“疫情防控宣传群”,对有州外活动史和可能接触史的人员全面实施了严格有效的管控服务措施。
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社区管理是最直接面对居民的,就要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虽然夏果滩社区的“代办协办”不是特别成熟,但是越来越得到干部群众的认可,虽然没有准确的“代办协办”数量统计,但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代办协办”志愿者服务,已经成为玉树草原上这个社区服务管理的常态。(洪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