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东市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今天是:2025年08月01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青海要闻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我向“两会”提建议

阅读:30 来源:本站

  白加扎西扎西多杰孔庆菊代表建议

  加大对青海省重要生态功能区脱贫群众生态公益性岗位支持力度

  为保护生态环境,三江源地区实行禁牧限牧,为此,广大农牧民群众做出巨大牺牲,需要依托政府设置生态公益性岗位保护生态,努力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互利共赢的目标。但青海省经济体量偏小,财力十分有限,难以筹集更多的资金设置生态公益性管护岗位。为此,我省全国人大代表白加扎西、扎西多杰、孔庆菊建议,加大对青海省重要生态功能区脱贫群众生态公益性岗位支持力度。建议中说,生态管护员承担着我省生态管护的重任,是我省生态保护建设、森林草原防灭火、有害生物监测防治、促进林草事业发展、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生态保护建设的同时,公益管护岗位已经成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重要抓手,对贫困农牧民群众脱贫和稳定增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省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在全省设置生态公益性管护员岗位14.51万名。安排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管护员4.99万名,其中通过国家专项安排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1.9万名。白加扎西、扎西多杰、孔庆菊代表建议,国家对青海省生态公益性管护岗位在资金安排方面给予倾斜,加大对青海省重要生态功能区脱贫群众生态公益性岗位支持力度。(薛军 李欣)

  马乙四夫夏吾卓玛白加扎西代表建议

  进一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青海省黄河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致使青海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增加了难度。为此,全国人大代表马乙四夫、夏吾卓玛、白加扎西建议,进一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建议中说,青海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的源头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荣文化,是传承融合包容开放的多元文化,是治水兴水护水乐水的水利文化,是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态文化。近年来,青海研究梳理青海黄河文化的五个特质,牢牢把握工作重点,认真开展规划编制,促进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但由于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文化资源不集中、农牧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标准低、配套差,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够开放等多方面因素,致使青海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增加了难度。马乙四夫、夏吾卓玛、白加扎西代表建议,进一步保护、弘扬和传承黄河源头文化,加大对青海黄河流域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持力度,推动黄河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夯实文化传承与保护基础。(薛军 李欣)

  马海军委员建议

  加大力度支持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

  青海启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以来,统筹推进规划编制、本底调查、生态工程等建设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作为一项全新的探索,目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为此,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住青全国政协委员马海军建议,加大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支持力度。建议中说,根据《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自然保护地的分级与分区、管理与建设将面临重大变革,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快《国家公园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立法或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国家公园和各类自然保护地设立、整合、建设、监管、考核、验收等标准制度。马海军建议,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建立以中央为主,地方财政为辅的自然保护地资金支持模式。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创新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办法,探索建立碳汇交易等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鼓励对生态保护、自然教育、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在科技支撑、人才培养、农牧民培训、干部队伍建设、完善评估考核机制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进一步发挥对口支援作用,将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融入其中,支持参与共建。(魏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