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最美高原奋斗者之最美人民调解员”发布仪式在西宁市中心广场举办。图为活动现场。魏雅琪 摄
当晨曦的第一缕光掠过昆仑山巅,青海高原便苏醒在草原的生机与城市的沸腾声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一群特殊的身影正迎着朝阳出发,他们就是行走在高原上的“解忧人”——人民调解员。
他们的脚步丈量着昆仑山的厚重与三江源水的奔涌,将法治的温度编织进高原的肌理,让每一寸土地都生长出和谐脉络。这是一群行走在矛盾漩涡中的摆渡人,是扎根于市井烟火的民情听诊器,是法治长河中的文化传播者,更是用平凡坚守助力基层治理的和谐织锦者。
7月18日,青海省“最美高原奋斗者之最美人民调解员”正式发布,廖玉华、刘曈、马福云等10位人民调解员入选“青海省最美人民调解员”。
当聚光灯对准这些平凡的面孔,我们能从现场一个个讲述的短片中感受到那份别样的坚守与温暖,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人民调解员”的真谛,用付出守护着一方安宁。
“能成为‘最美人民调解员’,我心里又暖又沉。暖的是这些年蹲在拉面馆里磨破嘴皮化解的纠纷,终于被看见、被认可;沉的是这背后,是大家对基层调解工作的期待,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张晓东的云端调解室里,是拉面蒸腾的烟火人间。这位最美人民调解员,用二十载深耕乡土,独创“五诊调解术”,将冰冷的法律条文,熬成百姓听得懂、信得过的暖心汤。从高原一隅到全国1.8万家拉面店,他创新的“123456工作法”,绘就出基层治理的“同心圆”。
“其实我哪算‘最美’,真正美的是那些愿意坐下来好好说话的群众,是街坊邻里间那份‘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包容。调解这活儿,没什么捷径,就是把群众当家人,把他们的事儿当自家事儿,在拉面的烟火气里听真话、解心结。往后啊,我还会守在这些飘着面香的地方,继续埋头干,让家长里短少点戾气,让街坊四邻多点和气,对得起‘最美’这两个字,更对得起大家的信任。”二十年时间里,张晓东将“枫桥经验”化作拉面馆的热汤,让法治的温暖如黄河之水,浸润高原每一寸土地,在人民心头落地生根。
人民调解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没有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却书写着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发布仪式现场,除了用舞蹈、歌曲致敬为高原平安和谐所作贡献的人民调解员,也通过情景剧表演,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那些藏在矛盾纠纷化解背后的温情与担当,更能从这10位“最美人民调解员”的讲述中,看到他们化解矛盾、守护和谐的深深责任。
“今天坐在台下,听着一位位‘最美调解员’的故事,心里满是温暖和敬佩。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总在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的‘小疙瘩’里,用耐心磨平棱角,用智慧化解僵局。记得有位调解员说‘宁愿自己多跑几趟路,也不能让矛盾结下根’,这句话特别打动人。他们就像社区里的‘黏合剂’,用真心换真心,把隔阂变成理解。谢谢他们,让我们看到,善意和坚持真的能化解很多难题。这份‘最美’实至名归。”在台下观看的观众张明霞感动地说。
当聚光灯瞄准这些“最美人民调解员”,平时在百姓之间熟练协调的能人,在面对肯定时显得十分紧张。生动的故事讲述中,仿佛能感受到他们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赤子之心。
除了张晓东,我们还看到: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托叶玛乡曲海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尕藏三智送上的一杯热水,化解了矛盾双方的积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满坪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马福云的调解案例中,蕴含着百姓生活的冷暖;西宁市湟中区综合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刘曈以工地为办公室,为农民工讨回了血汗钱;刚察县综治中心专职调解员尕特卓玛以柔弱之躯扛起调解重担,用温暖与智慧化解千家愁;治多县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劳哇公叶的独创调解法里,藏着化解纠纷的巧思;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胡立新的笔记本册页间,闪耀着法治文明的光芒;兴海县综治中心专职调解员达保的24小时守护间,映着阿妈感动的热泪;西宁市城西区信访事项调委会专职调解员廖玉华的细致入微之间,盈满着对百姓的守护;班玛县人民调解中心副主任旦正杰的寸步丈量之间,是维护草场安宁的大智慧……
从草原到城市,从雪山到村落,从帐篷到账房,从工地到田间,人民调解员的身影始终活跃在矛盾化解的第一线。他们以专业为笔,如春风化雨般消融分歧;用脚步为尺,以坚实足迹在大地上写下责任与担当。
调酸甜苦辣,解人心百结。这些“最美人民调解员”只是青海众多优秀人民调解员中的缩影,他们持续发挥人民调解定分止争的“定格”作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化解纠纷,将矛盾消弭于萌芽,让和谐根植于乡土,为法治青海、平安青海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如今,一幅以调解为笔绘就的和谐新画卷正在青海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