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东市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今天是:2025年10月22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青海要闻

【家住黄河源】青稞田里的“梦工厂”

阅读:1 来源:本站
ScreenShot_2025-10-21_062953_589

  闹尖才让直播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

  带动合作社牧民实现“三个两”:“两套房子”,农村一套,城里一套;“两台车子”,一台用于生产,一台用于生活;“两身服装”,白天在农村穿工装劳作,晚上在城里穿西装消费;农民享受着与城区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美好生活。

  这是闹尖才让的梦想。

  闹尖才让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河卡镇五一村兴海县诺金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村子里的致富带头人,见到他时,他正在地里收割青稞。

  兴海县诺金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万亩农田里,饱满的青稞穗压弯了枝头,燕麦地里却是一片青绿,油菜籽已经归入粮仓,两台收割机马不停蹄地抢收。

  “这是我们今年花98万购置的c230型收割机,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闹尖才让在轰隆隆的收割声中介绍起远处一台农机,语气里满是自豪。

  速度比以前快40%,一亩地损耗粮食8斤,而以前要损耗28斤。“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闹尖才让说,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合作社的资金加上国家的农机补贴,可以放心大胆购置农机。眼下,合作社有四台不同型号的收割机,一台比一台好。

  兴海县诺金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目前有10500亩(1亩约合0.0667公顷)耕地,52户村民。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有5户村民,2300亩地。

  “刚开始售卖自己种的油菜籽和青稞,收入不高。”闹尖才让说,合作社的第一笔收入是2018年的5万元。

  眼看着只卖油菜籽和青稞收入不理想,闹尖才让和社员们商量着做自己的产品,于是前后投资140万建起榨油坊。一心想向大品牌学习的闹尖才让,琢磨着菜籽油产品要有一个醒目的标识,于是自己便设计了一个,因为不满意效果,又专门请人来设计。“就想要个醒目一点的,一看就能知道是我们的菜籽油的LOGO。”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闹尖才让花在制作品牌上的钱就有六七十万。社员们不理解:“为啥要把钱花在这上面!”

  “成了是大家的,失败了就算我的。”为了不让社员心里有疙瘩,闹尖才让自掏腰包设计出一款大家都满意的LOGO。

  如今,合作社的小菜籽油在当地有了知名度,在西宁也开了专卖店。

  村子里的年轻人在参加五彩神箭杯比赛的时候,戴着印有河卡诺金品牌LOGO的毡帽,作为赞助商的闹尖才让高兴又骄傲。

  油菜籽榨菜籽油,青稞做糌粑,燕麦打成捆卖到周边及邻省,合作社实现自产自销,一年的收入能达到240万元。

  “现在合作社种植规模大了,统一管理、统一播种、统一收割,解放出一部分劳动力,让大家有时间再打一份工,增加收入。”闹尖才让说。

  在致富的道路上,闹尖才让更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大量的粮食没地方放,他就联系村子里另外的两个合作社,在镇上租了一个占地87亩的大粮仓,解决粮食的储存问题。

  为了让自己的品牌更有知名度,他开始学着在社交平台发布短视频,介绍合作社的种植情况,开直播介绍小菜籽油。尽管有时观众不多,但他依然不厌其烦地介绍着家乡的农副产品,介绍着自己精心生产的菜籽油。

  只上了三年学的闹尖才让不怎么会写字,但他知道要注册自己的商标,花钱也要设计品牌LOGO。“既然开始做了,就要一心一意把一个产品做好。”

  在今年的第十一届高原农牧专业合作经济发展交流会暨2025年海南州农畜产品推介活动中,面对来自青海、云南、四川、西藏、甘肃、内蒙古六省区的创业代表、合作社负责人,闹尖才让还为自己新开发的小菜籽油专门做了一个新品发布会。

  “这都是跟着媒体学的,效果非常好,当天就签了一个60万的订单。”闹尖才让说周围没见过这样做的,那就给大家带个头,只有打开品牌的知名度,提高销量,我的梦想就能早日实现。

  “我做的只是在铺沙路,更好的油路想让年轻人来做。”闹尖才让说。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