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东市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今天是:2025年09月23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青海要闻

十三五西宁交出靓丽答卷

阅读:26 来源:本站

基本建成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提前一年实现GDP、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目标;

全市6.49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330个贫困村全部实现退出;

“十三五”以来,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5.8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7.8万人次。建成350个农村老年之家和124个农村走教点。

……

“十三五”,见证了西宁,这座青藏高原上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的历史性跨越。

“十三五”时期是西宁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西宁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基本建成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为加快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奠定坚实基础。

今天的西宁,以仅占全省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50%左右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在前不久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与瞭望智库共同主办的2020中国幸福城市论坛——第十四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中,西宁荣获“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从自然的山川之变,到市容的细节之变,再到民心的感受之变,日新月异的西宁,正奏响一阕恢弘的发展交响曲。

“两翻番”目标提前实现。提前一年实现GDP、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占比保持在全省50%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分别突破百亿、三百亿元大关。

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果。全市6.49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330个贫困村全部实现退出,绝对贫困“清零”,三个贫困县全部实现“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历史性解决。

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形成国土绿化“西宁经验”,实施西堡生态森林公园、园博园重大生态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提高4个百分点。成为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走在西北省会前列。“十三五”期间通过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有力遏制了污染增量,基本消化了历史存量,为“十四五”生态环保轻装上阵打下了坚实基础。

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高。迈入全国创新型城市行列,青海国家高新区挂牌成立,北川省级高新区获批。打造锂电、光伏光热、高新材料、特色化工、生物医药和高原动植物精深加工等五大产业集群,工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70%。实施海洋馆、熊猫馆、冰球馆、“四馆”、传媒中心等项目,举办美食节、河湟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成为全国十大网红旅游城市。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构建了“一芯双城、环状组团发展”生态山水城市新格局,湟中撤县设区,多巴、南川片区迅速崛起,实现单中心向组团式发展模式的新突破。大手笔实施“畅通西宁”,城区人均道路面积由2015年的7.23平方米增至12.61平方米,交通拥堵指数下降43%,成功创建公交都市,停车场整治取得实效。“清洁西宁”品牌广受赞誉。地下综合管廊入选住建部优秀案例。海绵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十三五”以来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5.8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7.8万人次。建成350个农村老年之家和124个农村走教点。实施教育布局调整等九大类项目,生均校舍面积提高2.3平方米,新增学位2.5万个。全面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大班额比例降至3.13%。人均住房面积34.2平方米,较“十二五”末增加了4.4平方米。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改出了新活力,市民中心建成投用,商事制度改革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西宁成为营商环境上升最快城市之一。“从医联体迈向健共体”获评全国医改十大新举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社会治安分级评价机制改革卓有成效。综保区建设紧密推进。中国(西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兰西城市群合作迈出新步伐。

西宁市“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实现‘一个率先’、推动‘两个转型升级’、建设‘三个示范基地’、打造‘一个城市窗口’、争当‘五个排头兵’”的“12315”总目标可全面实现。

今天的西宁,长高了、变大了、变绿了、更美了!生活在西宁,真幸福!

不敢认了,西宁变化太大了……“十三五”西宁交出一张靓丽答卷。

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更高水平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带领全市各族群众合力攻坚、锐意进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西宁“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