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东市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今天是:2025年07月28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青海要闻

加速动力转换,推动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阅读:107 来源:本站

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

实施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战略,着力点在高质量发展上。

——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2016年,青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8%;

2017年,青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7.3%;

2018年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增长7%左右。

保持中高速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调,这是我省以生态保护优先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有舍有得,转型再造的必然结果。

“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

咬定青山不放松,要速度更要质量。我省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实体经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切实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进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质量变革——推进现有产业向高质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质量变革,就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而全面提高社会经济各领域、各层面的素质。

省政协委员、青海大漠红枸杞有限公司董事长邱雪梅今年递交了一份关于打造柴达木枸杞品牌的提案。

“青海柴达木的枸杞被认为是高品质、无公害枸杞的象征,但品牌培育相对滞后,市场认知度低,应尽快打造柴达木有机枸杞的品牌,提升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让青海枸杞优质还能优价。”邱雪梅说。

枸杞加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是枸杞产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纵观全球,此类案例不胜枚举。巴西是全球最大的橙汁出口国,但在经历了无序竞争和市场洗牌后,很多中小型企业被淘汰,最终巴西橙汁的主要出口生产企业仅为四家。

去年,我省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壮大农牧业高原绿色、有机、富硒品牌,培育打造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品牌集群,效果显著。全省消费品工业增速为30.5%,产销率达到91.7%,增速远高于全省工业增速平均水平。今年,我省将继续实施“三品”专项行动,用品牌来提高产品的含金量。

对于传统的重工产业来说,今年我省将开展“工业强基发展年”活动,继续实施“双百”工程,推动盐湖资源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培育发展铝、铜、铅、锌等下游精深加工及高附加值产品,建设千万吨油气田及油气化工产业集群,实施格尔木大型能源储备基地项目,开展“军民产业融合示范引领行动”,推进现有产业向高质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效率变革——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

效率变革,就是要找出并填平在以往高速增长阶段被掩盖或忽视的各种低效率洼地,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一个效率和竞争力的稳固基础。

这其中,大数据技术恰恰可以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各个经济领域的运行效率,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的集约化程度,对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着力实施‘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数据发展等‘三大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中的综合集成应用,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省政协委员、青海省大数据有限责任公司解决方案部总监靳彦说,近几年,通过广泛参与陕西、新疆、中卫、酒泉等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合作工作,发现各地政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推进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及资源优势的经济布局工作。目前,青海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换挡的关键时期,将大数据技术注入区域经济发展之中,将成为激发区域经济活力的新引擎。

今年年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出台《青海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通过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认定评选,加快推进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步伐,加速全省制造方式的变革。

围绕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经济和信息委还将通过实施五位一体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创建工程、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工程、工业大数据典型示范工程、工业信息化基础能力提升工程、两化融合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着力推进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见真章、显实效。

动力变革——培育发展新动能,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动力变革,首先要创新驱动,加速新旧动能的转换。

今年,我省将以打造工业4个千亿元产业为重点,大力实施锂电产业和光伏制造扩能提升、装备制造和生物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链条延伸、关键技术突破、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五大工程,打造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加强环柴达木地区资源勘查,积极引进一批集成电路用硅料、碳纤维材料等产业链延伸及补链项目,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同时,提高科技创新驱动力,建设盐湖资源、太阳能、锂电池等创新集群,突破锂盐高纯化、铝镁合金深加工等一批关键技术。提升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藏药新药开发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创新高地。实施农牧业“1020”工程,“两个倍增”工程和科技“小巨人”计划,设立提质增效专项基金,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

2016年,“比亚迪”落户青海。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这一项目加快推进,这为企业扎根青海提供了强大的信心。

省人大代表、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何龙说,今年,我们计划扩大投资规模,进一步助力青海千亿元锂电产业的发展。同时,我们正在跟西宁市洽谈建设云轨的相关事宜,如果顺利的话,我们将在西宁建设云轨项目。这相当于再造一个“青海比亚迪”。

作为省属出资企业,青海三江集团在去年全方位开展“站在农牧看三江,跳出土地谋发展,面向未来看今天”的大讨论,并最终确定“资本运营、绿色产业、品牌建设、企业创新、国际化发展”五大战略目标。通过发挥资源优势,针对企业在加工和市场方面的短板,积极发展“种植养殖—深加工—市场”全产业链,公司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省政协委员、青海三江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严发仓解释,三江集团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有机青稞、优质牧草、草籽等种植面积;依托农牧场草原、冰川、雪山、沙漠、湿地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积极发展旅游业;利用农牧场有机肥资源,发展生态循环产业;开展青稞古法酿酒、青稞饼干、智慧农牧业等业务,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俄罗斯发展种植业,最终实现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创新驱动,人才是第一位的要素。

坚持人才强省战略,我省将推进“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青海学者计划”,引进和培养一批急需高素质人才。

省政协委员、香港教育学院协理副校长许声浪认为,引进人才,青海的确存在很多劣势,但我们要用自身的长处来弥补弱势。比如说,我们能够给出的薪金也许没有沿海发达城市的高,但“青海蓝”吸引力十足,青海人的真诚、热情和对建设新青海的种种努力将是我们吸引人才的重要砝码。

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通过三次变革推动我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但,经济结构转换需要舍得时间,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舍得投入。

青海GDP增速的回调,不是青海人缺乏发展的信心,而恰恰是青海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表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一届政府所坚持的发展理念和秉持的政绩观。

加速动力转换,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青海坚持不懈转型升级调结构的再出发,也是青海发展站在新起点上,紧抓机遇,谋划更高水平发展的新征程。

培育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张浩

嘉宾:李春生省人大代表,德令哈市市长、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德令哈工业园管委会第一副主任

赵海霞省政协委员,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主持人: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青海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实施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战略,着力点在高质量发展上,那么,作为来自青海工业经济发展“桥头堡”海西州的代表委员,你们如何理解推动高质量发展?并请从不同方面介绍一下海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李春生: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该稳的要稳住,该进的要进取,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目前,德令哈市在推进盐碱化工、水泥建材两大传统基础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还重点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以镁合金、海绵钛、结构板材为主的新材料和以光热、光伏和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以及以风机叶片和塔筒、储热熔盐、逆变器等为主的装备制造。构建新兴产业集群为骨干、优质品牌产品为供给的产业结构新体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和科技创新是不可缺少的两个要素。像德令哈市,近年来不断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施领军人才、柔性人才、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计划及省外本市人才汇集中心、省外人才智库等引才引智工程,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型和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倍增”工程,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其内生动力。

赵海霞:

推动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应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去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海西州主动适应,做好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建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大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了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培育“四个百亿元”农牧业产业和“四个千亿元”工业产业。去年,海西在抓调整促转型,在新旧动能转换上也取得了一些新成就。今后,海西将进一步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奋力打造千亿元锂产业集群、千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千万吨原油储备及油气化工产业集群、千亿元特色生物产业集群等“五个千”产业集群,并以“跳起来摘桃子”的主动意识,招商引资、建设科研室、引进人才,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视点短评

全力推进三大变革厚植经济发展根基

当前,我省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工业对全省经济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因此,做好今年的工业经济工作,关系全省发展大局。

那么如何做好今年的工业经济工作?

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准确把握中央、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定自觉地从十九大精神中找指针、找方法、找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坚持质量第一和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这其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重要内容。

因此,做优做强做大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这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任务;真正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厚植发展根基,在协调发展中拓展空间,在补齐短板中增强后劲,青海将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