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总体情况
2017年11月,统计企业146户,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水平得分40.1,环比上升1.76,整体处于单项覆盖阶段。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阶段企业占比1.4%,起步建设阶段企业占比13.7%,单项覆盖阶段企业占比43.8%,集成提升阶段企业占比24%,创新突破阶段企业占比17.1%。
二、企业融合发展情况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统计指标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环境、信息化应用水平、信息化应用效益3类49项指标。2017年11月,企业信息化基础环境得分35.7分,环比上升4.21;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分31.99分,环比上升2.08;企业信息化应用效益得分55.19分,环比下降6.46。
(一)企业信息化基础环境
2017年11月,企业信息化基础环境平均得分35.7分。组织机构方面,设立首席信息官(CIO)的企业占比14.4%;设立专门的信息化职能部门的企业占比35.6%;制定信息化专项规划的企业占比39.7%。软件和硬件设施方面,企业平均信息系统数量6个,具备自主软件研发能力的企业占比11.6%,具备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企业占比45.9%,企业平均局域网带宽141MB;企业平均互联网接入带宽94MB。资金投入方面,企业两化融合平均累计投入:221万元,其中,硬件投资144万元、软件投资28万元、信息技术应用实施投资29万元、购买服务投资16万元、信息化培训投资4万元。人员构成方面,企业信息化从业人员合计1562人,从岗位归属来看,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共643人、占比41.17%,运维人员共540人、占比34,57%,研发人员共379人、占比24.26%;从学历结构来看,硕士及以上人员共54人、占比3.46%,本科及专科人员共996人、占比63.76%,其他学历人员共512人、占比32.78%。
(二)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2017年11月,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企业占比51.4%、环比下下降0.3,应用制造执行系统(MES)的企业占比34.9%、环比上升0.2,应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的企业占比12.3%、环比上升0.1,应用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的企业占比13.7%、环比上升0.1。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为11.8%,工业大数据应用普及率12.4%,工业云应用普及率8.4%。各信息系统应用领域详见下表:
(三)企业信息化应用效益
2017年11月,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15.8%、环比上升0.7,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0.11%、环比上升0.57,生产装备数控化率为58.47%、环比下降0.74,采购环节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比28.8%、环比下降0.5,电子商务采购额占企业采购额比重0.88%、环比下降0.74,销售环节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比17.8%、环比下降0.6,电子商务销售额占企业销售额比重4.13%、环比上升0.4。企业新产品平均研发周期6.2月,企业平均库存周转率33.5。
三、地区融合发展情况
2017年11月,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统计企业涉及11个地区。其中,海东市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水平得分47.46,环比上升3.62、排名第1位,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39.67,环比上升1.48、排名第2位,海西州39.04,环比上升0.4、排名第3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36.77,环比上升2.12、排名第4位,西宁市35.49,环比下降0.63、排名第5位,海南州34.43,环比下降1.91、排名第6位,海北州28.56,环比上升0.94、排名第7位,海东工业园、黄南州、玉树州、果洛州这四个地区,由于采样样本统计数据过少,暂不列入统计范畴。
四、行业融合发展情况
2017年11月,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统计企业涉及10个行业。其中,电子信息行业55.06,排名第1位,盐湖化工行业41.26,排名第2位,特色轻工行业40.52,排名第3位,装备制造行业38.08,排名第4位,新能源行业37.88,排名第5位,生物医药行业37.85,排名第6位,有色冶金行业37.34,排名第7位,新材料行业37.09,排名第8位,能源化工行业34.29,排名第9位,建材行业28.55,排名第1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