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印发以来,省经信委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紧紧围绕“推动物流降本增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总目标,主动作为、积极服务,扎实推进第三方物流持续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
(一)物流企业稳步增长。依托全省物流工作联席会议等机制,强化协调服务力度,不断加大物流企业扶持和培育力度,截止6月底,全省物流企业(不含邮政、快递)共计1285户,较上年增长12.5%。其中,运输企业999户,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企业134户,仓储企业152户。截止目前,全省共培育青海省汽车运输集团公司、青海省物产集团公司、青海省纵横物流有限公司等23家省级重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第三方物流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当前,全省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承担钾肥、铝锭、煤炭等大宗工业产品运输。1—8月全省累计完成货运量11156.1万吨,同比增长9.7%。其中,公路运量9099.6万吨、同比增长8.2%;铁路运量2054.7万吨、同比增长17.2%;民航运量17850吨,同比增长11.5%,物流综合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第三方物流业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积极鼓励和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提高物流运营信息化水平,提升物流信息对接效率,促进全省物流业务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我省被列入全国冷链物流试点省份后,青藏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外运增速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快了全省第三方物流企业“走出去”步伐,第三方物流业务体系日趋完善。截至目前,全省物流体系基本构建形成以石油、钢铁、焦炭、化肥、煤、盐、金矿、化工等工业原料及产品为主要品类的公路物流体系、基本满足市场主要运输需求的铁路物流体系和以快递、鲜活类为主的民航运输体系。
二、典型做法
(一)开展工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工作。通过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工程”纳入《青海省“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重点工程,将省运输集团和盐湖工业股份公司作为全省“两业”联动试点,积极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加快物流流程再造,有效促进了工业物流企业降本增效,推动了整个工业领域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青运集团紧紧围绕盐湖股份的电煤长途运输、氯化钾短倒运输、产品包装装卸等实际,采取购买、置换、外包、托管等合作方式深度整合双方企业现有物流资源,建立起一套立体管控、操作透明、衔接有序的高效联动运作体系,实现了双方互利共赢、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引领和带动全省“两业”联动发展树立了标杆和模范。
(二)推动多式联运发展。以物流大通道为依托,以主要枢纽、站场为基础,大力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一是根据发展多式联运条件要求,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提高对发展公铁联运、陆空联运、铁水联运等运输模式的认识;二是加强铁路、公路货运枢纽的对外专用通道建设,以专业化集装箱和半挂车多式联运中转站建设为重点,提高不同运输方式间基础设施衔接水平。三是结合全省实际,围绕稳疆固藏战略、千亿元产业培育、跨区域联运培育等申报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三)做好第三方物流统计分析工作。建立由60余户第三方物流企业组成的统计直报分析系统,适时监测运营水平,引导物流企业规范发展。通过分析直报系统物流运营数据,积极谋划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解决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水平,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第三方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受地域、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与发达省(市)相比,全省第三方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小散乱”局面依然是制约全省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品牌物流企业布局青海省积极性不高,助力青海物流发展能力弱。
(二)物流外包比例较低。工业企业对物流外包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物流成本、减少在途资金积压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通过竞标或战略联盟方式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物资比例较小,致使物流仓储、运输环节效率低,物流费用占销售额比重高。2016年调查显示,全省工业企业自营物流的占48.5%,完全物流外包的占9.1%,部分物流外包的占42.4%。
(三)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物流信息平台支撑,物流信息互通能力差,返程货车空驶情况较为普遍,信息化水平严重影响物流效率。
四、意见建议
(一)开展物流援青计划。借助央企和内地发达省市援青战略,明确央企和援青省市开展物流援青,借助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发展模式、互联网信息平台对接青海物流业发展,与青海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工业企业发展战略联盟,提升进出省货物满载率,加快提升青海物流业发展水平。
(二)支持藏区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全省8市(州)中海西、海南、海北、玉树、果洛、黄南6州为藏区,地理位置偏远,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影响经济发展和群众的日常性需求。建议国家对全省发展藏区第三方物流业给予一定资金、政策倾斜支持,在申报国家级物流项目专项资金支持时,适当降低投资额度门槛,使更多的藏区第三方物流企业受益。
(三)对铁路物流给予运输支持。受地理区位影响,海西等地区出省物资运距较长,据2016年抽样调查,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成本平均占物流总成本的68.2%,物流成本高启,制约了全省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影响企业正常盈利能力。建议对全省铁路运输给予差异化优惠政策,对主要工业产品品类在空车配置、运力调度上给予保障,运价予以适当下浮。
(四)支持青海支线机场发展航空物流。青海已形成“一主六辅”机场格局,支线机场已成为连接藏区人流、物流进出的重要渠道。加快发展航空物流将带动机场利用效率的提高,有效弥补其他运输方式的短板,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改善。建议对全省发展包仓、全货机航空物流业务给予专项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