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省经信委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服务保障,努力从对接中国制造2025、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推进军民融合、培育市场主体等方面加大对实体经济服务力度,着力构建了各类市场主体配套协同、竞相发展的生动格局。
推动制造强省。出台《中国制造2025青海行动方案》,形成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重点行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等政策文件,支持西宁市申报“中国制造2025” 试点示范城市。报请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增强了提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政策保障。创新投融资体制,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参与,促进全省工业转型升级。
促进两化融合。全面启动“互联网+”工业融合创新重点工程,加快实施智能制造、“互联网+”工业应用示范、大数据应用、云计算平台等68个骨干项目,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和统计分析平台上线运行,全国首个藏文搜索引擎 “云藏”正式上线,7户企业入选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5户企业确定为省级贯标试点企业。智慧城市云数据平台、光伏电站质量检测大数据应用平台,以及网络舆情、电子政务、智慧旅游等云平台加快建设。
推进军民融合。加快省内高端装备和高技术企业“入军”步伐,绿草地锂电池和聚能钛业正式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青元泛镁、康泰铸锻完成军工企业保密资质认证,“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青海数据与应用中心”项目正式实施,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培育市场主体。落实省政府促进民间投资、鼓励创业创新等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完善服务体系,实施“百户领军企业打造”和“千户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到去年11月末,工业领域完成民间投资593.1亿元,百户领军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29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现价销售产值的70%,培育科技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超过1000户,新增规上企业59户,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省级枢纽平台与20个窗口平台实现互联互通,3个国家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通过认定。